人格原型
在關係裡,成為另一個自己:六大原型性格解碼
關於課程
回想自己的工作,家庭,感情關係當中,有沒有聽過類似熟悉的話:
老闆說:「我是看你認真才給你機會,想要這個案子的人很多,別不知好歹⋯⋯」
伴侶說:「?!你到底在跟誰亂搞這樣我真的很難相信你了」
父親說:“你大伯那個大兒子約瑟夫啊,哈佛拿到學位,谷歌公司馬上就用了他耶,要是你夠優秀的話,我就可以好命了⋯⋯”
其實,這些充滿情緒或者是威脅的話語,都是某一種生命角色的展現。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或許他們在說這些話的時候,某一種生命的原型正操控著方向盤,當我們選擇呈現自己不同的面向,往往也有機會可以化解衝突。
例如,面對一個總是召喚「鬥士」原型來傷害你的人來說,你可以選擇同樣召喚出內在的鬥士,和他對對槓起來,也可以選擇呈現「魔法師」的原型,四兩撥千斤。
又例如,倘若你在感情裡面經常是扮演「殉道者」(照顧者)的角色,對方就會習慣扮演「孤兒」或「天真者」的角色。可是當你生病,脆弱,呈現出需要照顧的一面,或許對方就會一夜長大,變成照顧者。
句話說,每一個人都是前面英雄,在人際關係和互動當中,調整不同的面具,呈現不同的自己,就有機會突破以往的種種困境。
在這次的課程當中,我將摘要比較久遠而經典的一本書“內在英雄”的一些重要概念,並且討論這些概念在生活上面的基本應用:
-
【學習重點】
進行線上的原型測量(這本書後面的附錄),討論六個原型在人生目標,最大恐懼,威脅出現,情緒,人際關係與工作上面可能會呈現的方式,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好好的和這些內在的原型共處。
#注
1.榮格的理論很深奧複雜,我既不是智商心理師也不是榮格分析師,這場課會比較請向在一個基礎的介紹,倘若你需要更進階的課程,可以參考沙游治療協會,或是台灣榮格小組所開設的相關訓練課程。
講師
『那些讓你恐懼的事物背後,有屬於你的寶藏。』
「在多次受傷之後,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,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,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。」影響我最深的心理學家-榮格:「我們愛上的往往是自己的陰影。」而現今大眾心裡最欠缺的是「不討好的勇氣」,所以我希望在心理學帶給大眾一種「思考與覺察」人生的觀點。